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贴秋膘的季节,咱家宝宝的脾胃到底扛不扛得住?秋天一到,腹泻也多了,过敏也多了,咱们这些当妈的到底该怎么办?
所以今天,咱们就来把这事儿彻底聊明白。
首先,咱们得打破一个传统认知,聊聊这现代版的贴秋膘,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儿。很多人一听“贴秋膘”,脑子里就是大鱼大肉。但说实话,现在的孩子,大部分真不缺那口肉吃,对吧?你要是还按老法子给他大补特补,反而容易整出肥胖、性早熟这些问题。
所以,现在的贴秋膘,重点早就不是长肉了,而是帮孩子把夏天消耗的营养给补回来,把身体调整到一个更好的状态,来迎接冬天的挑战。
那说到这儿,为啥要这么看重宝宝的脾胃养护呢?因为中医里讲,脾胃是后天之本,它就是个加工厂,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,变成身体需要的营养。宝宝的这个“工厂”本身就比较娇嫩,夏天又没少受冷饮、暑湿的折腾,到了秋天,它其实是很脆弱的。这时候你马上给娃塞一堆油腻、不好消化的东西,他那小脾胃根本就受不了,结果就是积食、腹泻。所以,你得先把他的脾胃这个底子调理好,他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,为冬天储存能量。
展开剩余76%具体怎么做呢?关键一步就是:别着急补!先观察一下娃的状态。如果他夏天胃口就一直不好,或者体质偏弱,那不如先用小米、山药这些温和的食材熬点粥给他喝,先把脾胃的底子打好。记住,不是一入秋就马上大鱼大肉!
搞明白了“贴秋膘”的大方向,咱们再来看看秋天最让家长头疼的两大难题。
第一个就是秋季腹泻。它最典型的症状,就是突然一天拉好多次,拉出来的还是那种稀水便,或者像蛋花汤一样的东西,可能还伴有发烧、呕吐。这背后的大boss,多半是轮状病毒感染。这病毒不光是吃坏东西才会得,它通过空气也能传播。当然,有时候喂养不当、受凉或者过敏,也可能让娃拉肚子。
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家长最关键的任务,就是别让他脱水!家里一定要常备口服补液盐,这比什么都强。至于益生菌、蒙脱石散这些,一定要听医生的,千万别自己乱用抗生素或者强力止泻药。饮食上,母乳的继续母乳,奶粉的可以暂时换成无乳糖的,大孩子就吃点清淡好消化的。当然,预防永远是最好的,勤洗手、注意卫生,提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,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。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,或者有脱水的迹象,一定要赶紧去医院!
说完了腹泻,再来说说过敏。一到秋天,娃就打喷嚏、流鼻涕、揉眼睛,甚至咳嗽、长红疹,这些表现背后,很可能就是过敏在作祟。秋天的花粉、尘螨、冷空气,都是常见的过敏原。遇上这种情况,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开过敏原,必要时用点抗过敏药。日常出门做好防护,回家注意卫生,都能有效减轻症状。
聊了这么多问题,你会发现,所有解决方案最后都指向了一件事——养护脾胃。只要把娃的脾胃养好了,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
那到底怎么养呢?我送给大家一个“润、平、软”三字诀。
第一个字是“润”。秋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秋燥,所以要多给娃吃点白色的、能滋润的食物。比如用莲藕、莲子、鸡头米这些煮汤熬粥,都非常好。如果娃已经有点口干舌燥了,用雪梨、百合、山药一起炖点水给他喝,润肺又润燥。
第二个字是“平”。就是选择一些性情平和的食材。主食可以用小米、大米,配上南瓜、胡萝卜、土豆这些同样性平的蔬菜,一起煮成软烂的粥或者菜。想补得再好一点,可以用太子参或者五指毛桃炖点排骨汤。总之,就是要避开那些太寒凉或者太燥热的食材。
第三个字是“软”。烹饪方式要多用蒸、煮、炖、焖,让食物变得软软烂烂的,宝宝才好消化。肉类可以剁成肉末,或者做成小丸子。
除了吃什么、怎么做,日常喂养的细节也很重要。食物要新鲜,温度要温热,大概40度左右最好。冷饮、油炸、辛辣的零食就别碰了。养成定时定量的吃饭习惯,饭后带他散散步,或者顺时针给他揉揉小肚子,都能帮肠胃更好地工作。
说到底,这个“润、平、软”三字诀,就是抓住了换季时宝宝最容易出现的消化和秋燥问题,用最温和的方式去调理。这样既能给肠胃减轻负担,又能补足津液,帮他顺顺利利地度过这个坎儿,为冬天打下一个棒棒的健康底子。
好了,今天咱们把科学贴秋膘、预防腹泻过敏和脾胃养护的关键都聊到了。其实说白了,就是要顺应季节变化,用心观察咱家娃的状态。做智慧父母,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。
发布于:福建省
